“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举行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时间 :2012-09-11点击 :116栏目 :实验室动态

“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举行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讲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放鸣主持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杨仁树宣布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及成员名单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就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近期工作打算作详细讲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彭苏萍院士颁发聘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炯天院士颁发聘书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汇报协同创新中心筹备组建工作情况

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神华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孙继平、范迅、姜耀东出席会议

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安院士发言

冀中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社平发言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王金华发言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于斌发言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倪国玉发言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发言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发言

湖南科技大学校长刘德顺发言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颜事龙发言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发言

华北科技学院院长杨庚宇发言

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刘新民发言

大会会场
9月9日下午,由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组建的“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 在江苏大厦举行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标志着在前期培育的基础上,中心工作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出席会议并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邹放鸣主持了会议。
王显政在讲话中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煤炭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煤炭行业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不仅拓展了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协同创新发展的内涵,搭建了大专院校之间、大学与企业之间重大科技攻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高层次合作平台,有利于集中行业企业、科研、高校优秀人才研发行业重大问题,而且提供了煤炭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资源竞相集聚的载体,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煤炭科技创新的体系,完善了创新机制;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必将成为提升煤炭工业科学技术水平的强力引擎,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进程,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王显政强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积极支持、协同推进。他还对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了五点希望:一要高起点、高起步,致力于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进科教兴煤战略的实施;二要始终把深度协同放在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办大事;三要充分释放创新要素的活力,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和激情;四要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上下功夫,推动煤炭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要注重煤炭高端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付建华代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协同创新中心表示热烈祝贺,表示将全力支持、协助协同创新中心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共同提升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共同推进全国煤矿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付建华在简要分析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势后指出,下一步,我们必须依靠核心生产技术进步,依靠管理装备培训进度,来进一步提升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希望中心在指挥层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煤矿重大问题的攻关、成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希望协同创新中心要既有名又有实——所谓有名,就是名气越来越大,所谓有实,就是靠创新来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协同创新中心为煤矿安全与生产保障能力的提高、为科技兴安做出应有的贡献。仪式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杨仁树宣布了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及成员名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分别颁发了聘书。
大会审议通过了《“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章程》。根据章程,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组建;协同科研院所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协同企业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协同高校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矿业大学南北分别设立煤炭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两个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是攻克我国煤炭行业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培养卓越采矿工程师。在技术创新方面,瞄准我国煤炭行业的重大需求,围绕传统技术提升,主要攻克煤炭资源勘探、深井建设与开采、煤矿灾害治理、煤炭绿色加工、矿山生态修复等煤炭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围绕煤炭未来战略需求,主要攻克煤炭无人化开采、煤炭地下气化、感知矿山技术、CO2捕捉与封存等煤炭行业未来技术瓶颈。在人才培养方面,倡导寓教于研的育人理念,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煤矿管理的卓越采矿工程师,使之具备毕业后担任矿业领域骨干煤矿总工程师或专业矿长的能力。
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理事会是协同创新中心的战略决策机构,理事长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担任。学术委员会是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咨询和决策机构,主任由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担任。管理委员会是协同创新中心的决策管理机构,主任由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担任,实行轮值制、任期2年,本期轮值主任为葛世荣。协同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刘炯天担任,实行轮值制、任期2年,本期轮值主任为彭苏萍。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表示,作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将和刘炯天院士一道,恪尽职守,在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引下,围绕协同创新中心确定的科学目标和核心任务,以煤炭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两个创新平台为基础,带领团队协同攻关,做出一流成绩,力争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将用真诚和勤奋,真心和实意,经营好大家交付的这个事业。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煤炭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汇报了协同创新中心筹备组建工作情况。他指出协同创新中心以煤炭高校的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参与,通过确立协同创新方向,组建协同创新体,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成为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支撑国家的创新发展。他还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方向的凝练过程及一些先试先行的创新制度。
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神华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表示,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校企合作、致力创新、实现共赢的具体实践,更是煤炭高校、煤炭企业建立世界一流高校、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对神华集团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邹放鸣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按照国际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围绕行业的重大战略需求,聚集国内外创新要素,来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协同创新中心肩负着行业的重托,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按照协同创新的机制,通过各协同单位的精诚合作,我们一定会不负众望,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促进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随后,在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主持下,举行了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各协同单位代表分别发表了讲话,对中心的管理、运行和建设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
王显政希望协同创新中心在今后的建设中能够吸纳各位的建议,突破机制体制障碍,稳步向前发展,真正做到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解决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中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中心建设成为矿业领域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为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就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近期工作打算作了详细讲解。他指出,“2011计划”被认为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以后高等教育界又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个工程的重点或核心就是推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相结合,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的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对协同创新中心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改革要求,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科研组织形式的改革、学科发展的创建的改革。他还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近期将要开展的几项重要工作。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安,冀中能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王金华、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于斌等企业负责人在讲话中指出,相互依赖,校企合作,这是大家共同的需求,学校科学研究需要市场,企业需要科研的力量,大家本来是一家人,在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彼此融合得不错,有了这个协同创新中心,相信融合得会更加紧密。他们表示:第一,作为理事单位,将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全面保障;第二,将切实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明确共同的方向,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于攻克制约煤矿、煤炭建设、开采安全等方面的共性难题;第三,将全面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协同创新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创新能力,共同把协同创新中心建成煤炭行业的学术高地、研发基地和转化阵地。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西安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湖南科技大学校长刘德顺、安徽理工大学校长颜事龙、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华北科技学院校长杨庚宇、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刘新民等高校负责人先后发言,认为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对于原煤炭高校、整个煤炭行业来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中心使大家又多了一个务实做事的平台,作为协同单位,一定会按照中心的要求,扎扎实实履行义务。
出席本次会议的行业主管单位领导还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中国煤炭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田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刘峰、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规划司副司长施卫祖,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装备司司长朱凤山。相关企业领导还有:神华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徐会军,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副总裁祁何刚,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杨智文、中心副主任郭万忠,冀中能源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部部部长高会春,河北航空集团党委常委、冀中能源集团公司综合部部长李志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申宝宏。相关高校领导有: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爱淑,副校长赵跃民、宋学锋、秦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孙继平、范迅、姜耀东,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张金锁,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孟祥瑞,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英,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晋平。相关高校职能处室和有关学院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