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委员会
主任 | ||
袁亮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淮南煤业集团 |
副主任 | ||
张铁岗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平煤集团 |
彭苏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彭平安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
委员 | ||
蔡美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北京科技大学 |
姜耀东 | 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李政 | 教授 | 清华大学 |
林畅松 | 教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秦 勇 | 教授 | 中国矿业大学 |
宋 岩 | 教授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孙升林 | 教授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
唐春安 | 教授 | 大连理工大学 |
学术委员会主任袁亮院士简介
袁亮,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开发、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会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奖”、“能源大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获得者,2006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中,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三2项),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6项(均排名第一),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出版专著4部,并主持编写了《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
针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的世界性难题,1996年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技术原理,2004年创立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技术体系。首次提出了高瓦斯矿井设计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工艺技术,组织完成了多项松软煤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淮南矿区复杂地质条件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安全开采技术难题。主持建成了顾桥等6对现代化国家级示范矿井以及国际一流的瓦斯利用工程。2000年以来,研究成果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和世界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验室主任彭苏萍:煤炭地质与煤矿工程物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世界资源组织中国顾问,国际工程组织能源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Frantier in Energy主编等。
彭苏萍院士长期从事煤矿地质与煤矿工程物探工作,注重矿井地质中物探技术研究,在煤矿精细地质构造、矿井灾害源探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和工程应用上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他又在煤矿绿色开采技术和煤炭高效转化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软件版权4项。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100余篇。他还是孙越崎能源大奖、中国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者,并获得科技部优秀野外科技工作者和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学术带头人
钱鸣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及国际岩层力学局成员、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1990年享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内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采场矿山压力领域形成了系统而又全面的学说,创立了以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和“支架—围岩”系统控制为核心的工程理论体系,提出的采场上覆岩层“砌体梁”结构以及老顶岩层破断规律及在岩体中引起扰动的理论为国内外所公认,并产生很大的影响。
周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周院士长期从事矿井瓦斯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瓦斯流动理论、煤层瓦斯压力和透气系数等参数测定技术、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创建的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体系,从本质上阐明了煤矿中的瓦斯来源及赋存条件,他将瓦斯流动理论推进到了固、气耦合的新阶段。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煤层瓦斯地质、流动理论、瓦斯预测和抽放以及煤和瓦斯突出防治的学术体系,他是该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长期在瓦斯灾害严重的矿井中从事瓦斯防治工程,为减少瓦斯灾害做出了重大贡献。1986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武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首届十位“中国优秀博士后奖”、“全国优秀教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等称号。担任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执委、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际SCI期刊《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编和《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编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顾问组顾问, 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理事,中国矿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煤矿防治水专委会副主任,煤炭劳动保护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